20160705
前幾天去看了『Finding Dory』,異於一般的續集,它比上一集『Finding Nemo』好看多了。雖然依舊賣的是親情,但是我看到了一些其他的小東西:
一,尋找自己
多莉一直都是一隻記性不好的魚,她本來也不以為意,但是在尋找父母的過程之中,她逐漸的發現自己並非真的記性不好,因為一些兒時的記憶還歷歷在目,而跟Nemo爸爸一起冒險的經歷她也記得。
在尋找父母的過程中,多莉展現的是她那毅然的性格,雖然不顧後果,沒有太多細節的計劃,但是卻也是“衝動派”的代表,總能大步跨過,找到一片生天。
也因為她如此的性格,她結交了不少朋友,比如說本來不懷好意的七爪魚(斷了一爪)、大近視的鯊鯨、一直覺得自己生病的白鯨,等等。
最後,也憑著自己的決心,循著貝殼找到了父母。
我們是不是也常常會因為自己的一些小缺點或不足之處而妄自菲薄呢?但是,放大鏡是不是可以不要放在不足,而放在自己的專長上呢?
雖然片中沒有特別著重,但是就連七爪魚也因此感動而勇敢的面對自己的恐懼。
二,相信
多莉憑著那股傻勁,衝入了海洋館,驚險萬分且天真無邪的,到了最後還是回到了大海。我想,就是憑著那一份堅毅的“相信”,相信她可以找到爸媽,相信她兒時的片段記憶,相信她的直覺,即使很多人都告訴她“不可能”,甚至告訴她“危險”,她還是一頭栽進去的衝,因為什麼?因為她“相信”。
我想到,我們常常會因為身邊的人說“不可以”,“不行”,“不能”,然後逐漸的放棄了自己的“相信”。你還記得你的初衷嗎?你還在往那方向前進著嗎?
就像那隻大近視的鯊鯨一樣,即便冒著撞牆的危險,也相信白鯨的音波。你,還保有這份勇往直前的勇氣嗎?
三,危機就是轉機
多莉傻魚有傻福,總在遇上危機的時候遇上可以幫她的人(魚?),解除危機,甚至變成了轉機。我想,我們人類多數都很害怕危機,可以的話都避而遠之,卻忘了危機其實很可能就是轉機。所謂沒有不經一番寒刺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呀?
人是傾向“舒服”的動物,就像Nemo的爸爸一樣,待在舒適區就好了,最好不要有任何改變,就像《who moved my cheese》書中提到的一樣,在舒適的地方吃著起士不想離開,就算是有嗅到危機也假裝視而不見。多莉卻是自己衝進了危機,也因此看到了轉機。我們,有沒有這一份勇氣呢?
很明顯,現在的“卡通”幾乎都不再是給孩子看的了,裡面的大道理一蘿蘿,都是給大人的啟示。你看到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