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5日 星期五

『Gifted』觀後感

20180615

一個天才兒童Mary會想有怎麼樣的童年?是該由誰決定?是由希望她像一般孩子一樣的玩樂而長大的舅舅Frank決定?還是由希望她能成龍成鳳的外婆Evelyn決定?

這是一部非常平淡的電影,裡頭講述了人生的選擇。我看到了:

一,別刻意的改變或壓抑自己

要讓Mary壓低自己的智商,也是一種痛苦和折磨,畢竟孩子不懂假裝,而且也會讓她覺得很無聊。與其如此,不如讓她去學她的智商程度所應該要學的知識。

就像容易將事情想得複雜的人,你硬要逼他想簡單一些,豈非強人所難?倒不如讓他去想,還可以給他更多的問題,讓他發揮他的複雜想法,把事情想得周到,那豈不是兩全其美?

二,母親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而孩子對母親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電影中的天才兒童Mary的外婆Evelyn是一個嚴謹的母親,為了訓練女兒Diane解數學題,不允許她像一般孩子那樣玩樂成長,令Diane鬱鬱寡歡,最後自殺身亡。

讓我想起那天在Facebook看到一段文字:孩子面對著面無表情或情緒低落的母親,會先努力討好,最後會無措哭泣;而對著笑臉迎人的母親則會開心的笑起來。我想,母親確實是影響孩子最大的人,同時也會“訓練”孩子學習如何討好他人,以別人的情緒為先,容易讓自己陷入不安之中。

三,你“覺得”是最好的,卻不一定是

Frank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之下拉拔她Mary長大,他自己其實很困擾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用“正確”的方式,會不會阻礙了天才的發展,也不確定自己有沒有這麼能力照顧好天才。

最後,他違背了對Mary的承諾,把她送去了撫養家庭,他以為天才需要的是“溫暖”的家,“完整”的父母,還有那一架Mary想要的鋼琴。然而,這個舉動卻是極大的傷害。

雖然爾後他卻發現這是Evelyn(也就是他自己的母親)的陰謀,才毅然找回孩子。電影中輕描淡寫的兩人和好如初,但是如果是現實世界中,恐怕得花上好一段時間,畢竟孩子心裡受傷了:第一她被遺棄了;第二大人的承諾不能被信任了。

四,愛戰勝一切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自古以來,不變的事實。

有愛,舅舅可以撫養外甥女。有愛,外甥女可以跟著舅舅在不是100分的環境長大。有愛,舅舅可以忍痛將外甥女送去撫養家庭。有愛,女孩可以寵愛著單眼的貓咪。有愛,老師可以接受女孩的與眾不同。有愛,舅舅可以為了救出外甥女而跟母親對抗。

你說,Evelyn沒有愛自己的女兒Diane嗎?那為什麼看著女兒生前的手稿為什麼哭了呢?

電影很平淡,我卻掉了不少眼淚...我喜歡看到人性,我喜歡看到關係之中的愛。至少讓我覺得,世界還是美好的,即便我始終還是覺得“人性本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