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9日 星期日

『決戰食神』觀後感

20170217

過年前就想去看這部電影了,最主要的還是因為被酷酷的帥帥的謝霆鋒給吸引了。雖然大家都說韓國帥哥鄭容和也很帥,我實在不懂得欣賞韓國人。而且,我這個吃貨又怎麼可以錯過美食的電影呢?

故事情節其實真的很平凡(現在很難找得到很好故事情節的電影了啦~)說的就是两個年輕的廚師的對決,然後惺惺相惜。主要的故事主線還是在說高天賜(謝霆鋒飾演)跟父親的關係(對我來說,與其說是跟父親的關係,我倒覺得是跟自己的關係),最後就用一碗簡單就是美的豬油麵結束整部電影。

我看到的有:

一,高天賜因為小時候被父親(黃秋生飾演)嫌棄他的廚藝,甚至將他拋棄,而令他非常憎恨父親。但是孩子又怎麼可能不嚮往父親的愛呢?高天賜就帶著這樣的矛盾,對父親又愛又恨,反而發揮出了自己的廚藝,將撫養他長大的師父(葛優飾演)的餐廳發揚光大。

在孩子的世界裡父親是他們的一切,對於父母的嫌棄,孩子感受絕對深刻,然而這樣的傷害會讓孩子發憤圖強的成為出色的人呢?還是頹廢的放棄自己?很明顯的高天賜是前者。但是每每遇上挫折(他輸了跟安保羅的第一場比賽)他就會回想起父親對他的廚藝的厭惡(阿!拜託!那個時候不過就是切個蔥而已,何來廚藝之說?)然後就會很沮喪。

天下的孩子們又何嘗不是如此?有時候父母親一句不經意的話(也可能是有意的)卻深種孩子的心中,傷害也好激勵也好,就會這樣跟著孩子到他長大,甚至一輩子。

二,本來敵對的高天賜和安保羅(鄭容和飾演)有著旗鼓相當的廚藝和刀工。不同的是高天賜來自於市井小鎮,對於美食的要求除了火候之外就是溫度和味道,而來自米其林餐廳的安保羅則講究創新的中西合併美食,覺得中餐總是食古不化。

本以為這樣的電影可以看到很多美食,令人食指大動,哪知道讓我失望了。裡頭所呈現的食物不多,除了前面一些食物有漂亮的烹煮招式和近距離的拍攝之外,後來的就顯得有點草率,確實有點可惜。

我在看電影之前聽到一些訪談說到這些食物都是謝霆鋒出的主意,本以為會有不錯的鏡頭或呈現方式,看來是我期待高了。坦白說,一部以美食做為主打的電影卻沒有讓人覺得肚子餓的感覺,我個人覺得是有點失策。

三,味道這個東西,我覺得跟記憶有很密切的連貫性。就拿高天賜最後的那一碗豬油麵,根本就是沒有賣相的普通的一碗麵,或許有一些“麵條的嚼勁”,“蔥香”,“油光”等等烹飪專有名詞或形容詞,然而導演只是帶到了“那是小時候親情的味道”。

嚐一口食物,回到了記憶中的那幕那景那人,我想著就是味道。即便食物的擺盤再炫目再高貴,像高天賜拿著“花盆”衝進廚房去罵安保羅“我來是要吃你煮的東西,不是來看你變魔術”的那句話一樣,與其華而不實,不如快火炒出一碟牛肉更為實際。我想,我是高天賜派的吧~哈哈~

說到味道與記憶的關係,我常常經歷的是“這家的味道還不錯,但是卻沒有我以前吃過的那間好吃”的情況,而我想我吃的就是記憶而並非味道了。我一直覺得味道是非常主觀的,所以所謂的烹飪比賽也不過是評審喜歡就好囉~

四,葛優這個角色存在的非常到位,是高天賜的烹飪師父,是拉拔高天賜長大的哎呀父親,是七記的老闆,也是高天賜跟父親的潤滑劑,味覺高超吃進嘴裡的東西馬上就能說出裡頭的材料,連烹調手法都說得清清楚楚,而且說話字字珠璣耐人尋味。

他切開了蓮子,掏出了蓮子心(也就是綠色的那小丁點胚芽,味道超苦的),說:“不把心裡的東西取出來,就會苦”。言下之意是高天賜若走不出父親的陰影,心就是苦的。

他吃了一口小和尚的饅頭就把饅頭的烹調法都說出來了。小和尚說“施主把饅頭的前世今生都說出來了,施主是什麼人?”,他說“吃貨”。讓我露出了會心一笑。

最後,電影結束之後,不提眾人出來恭祝大家新年快樂之外,那一句話還真的深入我心:“從舌尖到心間的關係”。我想,我也是一個吃貨呀~哈哈哈哈…





參考資料:

https://kknews.cc/entertainment/59qrz68.html
http://event.happymacao.com/cms62/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79&id=1402

2017年2月11日 星期六

『Lala Land』觀後感

20170202

如果只是看了這部片子的名字,我應該不會去看這部電影,但是一部電影的預告片很重要,因為預告片確實吸引了我,是的!他是歌舞片。

故事情節其實蠻普通的,你可以選擇要當激勵片看,就是努力就會夢想成真,或者當愛情片看,有情人不一定會終成眷屬但是卻帶著美美的遺憾。但是我欣賞的是拍攝的手法和鏡頭的,表現得非常像舞台劇,這是我喜歡的地方。尤其最後那一段疑似彌補遺憾的快轉,就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了。

來看看我看到什麼:

一,人物
女主角是一個努力活著,卻不忘夢想的女孩。在咖啡廳打工卻沒有放下想當明星的夢,一直努力的去甄試演員,屢敗屢戰,一直沒有放棄。男主角是一個深愛爵士的男人,一身傲骨,卻是滿滿的才華和理想。

兩個人相遇,幾乎是一見鍾情。戀情一開始當然是甜到膩不開,久了即使雙方都鼓勵彼此繼續追夢,但是想法也開始有分歧了。

男主角或多或少覺得女主角嫌棄他沒有正職,而毅然的去找了自己不喜歡的人組樂團,結果到處演出,做了很多自己其實一點都不開心的事。在一次的“高潮”之下爆出自己做的並不是自己喜歡的事,言下之意有把責任歸咎於女主角。然而,真的完全是女主角的責任嗎?哪有牛不喝水強按頭的道理嗎?我覺得多少男主角也有想做改變的意思,才會踏出那一步。他放下傲骨,配合做出所謂的俗人喜歡他做的事,盡力配合攝影師的要求那一段更是表達得恰到好處。

我覺得也就是這樣的踏出這一步,更讓他發現自己最愛的是什麼,也讓他賺了不少錢,為他的夢想爵士吧湊了不少錢。我想,這就是人生,我們在步向夢想的路上總得要做一些自己不太喜歡甚至厭惡的事,當然,最低限度是別在走著走著就忘了初衷。這一點,男主角並沒有忘了,同時還帶著對女主角的愛,實現了他的夢之爵士吧~還用著女主角所設計的名字和logo,我想,這是浪漫的吧~

女主角在男主角的第一次鼓勵之下毅然的做了獨角秀,成績不如她所預期,她大受打擊,但也因為這一場她認為是失敗之作的舞台劇,為她開啟了走入大熒幕的機會。而在男主角第二次的鼓勵之下,她仰頭挺胸地走出去了。人,出去了,就會長大,也會改變。於是她結婚生子,對象已不再是男主角了。很遺憾吧?但是這又何嘗不是人生呢?機會來了,人走出去了,可能就回不來了。但,又有誰能保證,不走出去這一切就不會改變呢?

說到了浪漫,有一個小細節可以表現出男主角的愛之深:當男女主角分開,而女主角回到父母的老家時,男主角憑著女主角曾經提過她家對面有圖書館而找到了女主角的家,雖然不知道哪一間卻還是找上門了。這樣細心的體貼,多麼浪漫呀?這樣的男人可是少之又少啊~


二,歌曲
既然是歌舞片,歌曲當然很重要,我最喜歡的是那一小段男主角在橋上唱出的落寞,那是懷才不遇嗎?那是世人皆不懂我嗎?那是對於愛情的無奈嗎?那是繁華城市裡頭的一顆熾熱的心嗎?你想怎麼詮釋都可以。我喜歡的是他不疾不徐的唱著星星,語氣中卻是如此的無奈和落寞。

後來女主角有跟他合唱,但是那是完全不同的味道了。


三,鏡頭
由於是歌舞劇加舞台劇的設定,很多場景和鏡頭都蠻突然的(就是那種突然大家都唱起歌來的那種,很寶萊塢的fu),但是是我喜歡的節奏。

一定要提的當然是最後那一段,在觀眾發現女主角原來並沒有跟男主角從此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的時候,導演用一種像快轉的方式讓故事重來,迅速得畫面都有點夢幻,似真似假。男主角一見到女主角就吻上她的唇,然後放棄了自己的樂團跟著女主角到法國發展,然後結婚生子,一起經營夢想的爵士吧.........不過那一切都是沒有發生的事。這一段有一點點淡淡的片段彌補了觀眾們的遺憾,也似乎是男主角的希望。最後,大家再度回到了現實,男主角和女主角相視而笑,裡頭的感覺(感情?)似乎一笑而過,似乎大家都懂了,彼此都希望對方幸福,妳有了名聲有了家庭有了愛妳的男人,我有了觀眾有了爵士吧有了對妳的祝福,就這樣,成年人的祝福,就是這樣了。

就這樣,幕就落下了。


啊!還有一個部分是我很喜歡的,就是女主角受到打擊之後回父母的老家,那部分只是用很簡單的幾個鏡頭帶過去,卻打進了我的心,原來在受到任何挫折之後,還有一個避風港可以讓你回去,那種感覺就叫做暖心呀~

我喜歡舞台劇,所以我喜歡這一部偽舞台劇。

參考資料:

http://www.indiewire.com/2016/08/la-la-land-poster-emma-stone-ryan-gosling-damien-chazelle-venice-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2016-1201721466/

http://www.impawards.com/2016/la_la_land.html